本文作者:小旺

鱼叉齿越多越好么-鱼叉齿越多越好么还是越少

小旺 04-28 37
鱼叉齿越多越好么-鱼叉齿越多越好么还是越少摘要: 老人说60、70年代鱼有的是,都是取之不尽的,能是真的吗?老人说60、70年代鱼有的是,都是取之不尽的,能是真的吗?69年回老姥爷家,门口有一条河,里面鱼和王八特别多。北方人不会吃...
  1. 老人说60、70年代鱼有的是,都是取之不尽的,能是真的吗?

老人说60、70年代鱼有的是,都是取之不尽的,能是真的吗?

69年回老姥爷家,门口有一条河,里面鱼和王八特别多。北方人不会吃。村里人把王八盖放面缸里,米面就不生虫子。我回家时带了两只大王八养着玩。邻居是天津人,看到了和我父亲商量说要治病。我就给了他家了。后来我看到他们家把血泡了酒,肉炖的吃了。

60、70年代鱼有的是,那倒是真的,原因很简单,那是没电鱼毒鱼下网的,也没电鱼机鱼网卖,集体时代天天队长按排干活,天一亮队长大铜锣一敲,就得干活,去晚的扣工分,那时想吃鱼每年有一次,就是下大雨涨大水,水退后去检,河滩边回不到深水的鱼,天不亮去得早的检几十斤的都有,平常只有少数不用干活的小孩竹竿钓,靠手摸河边泥洞里的小鱼小虾,所以说那时鱼多是没科技产物,没人有时间去搞它!

我是五零后,6、70年代鱼有的是,都是取之不尽的,这句话确确实实是真的,不但鱼多的是,还有泥鳅黄鳝甲鱼螃蟹也多的是,还有天上飞的禽类,山上跑的野猪,野兔,野鸡也多的是。那时候环境没有污染,各种野生动物繁殖力极强。但有一个前提,必须是脑勤手勤脚勤之人才有这样的口福,懒惰之人,也只有睡懒觉的人看到勤劳人吃而自己去吃草咽糠啃树皮,流口水的份。(本文原创)

“取之不尽”,也许有点夸张,但那个年代,有水有潭有塘有沟有溪有河的地方就必定有鱼,而且很多,确是真的。小时候经常发现牛踩出来的脚坑里都有小鱼。

可以说,本人是吃鱼长大的。老爸勤劳,干完生产队集体活后,为改善家里生活,经常三更半夜捕鱼。尽管不是渔民,但家里有各种各样的自制渔具。那时候,有老爸自己打造的木船,几条鱼网,七八个鱼篓,好几个鱼攒,还有鱼叉,鱼兜等。

入学前经常跟着老爸,所以,从小就喜欢***。直到上高中以前,放学后的主要活儿和兴趣之一就是捞鱼摸鱼抓黄鳝。

鱼篓***最简单,但选点很重要。老爸有经验,通常知道哪里可能鱼群虾群过。有时候需要两边网拦或其他方法堵住,以便鱼虾进鱼篓。晚上放置,早上取。经常鱼篓爆满,真不可思议。那个时候也没有人偷,民风老实淳朴。

老家前面有一条河。河与堤之间有缓冲带和防护林。洪水时水至堤边(不准***了)。涨水时鱼沿河边上游下行,虾少。退水时鱼虾上游,虾多。各种各样的简易工具都可以捞鱼捞虾。洪水退出,水位降到低于防林带,我经常深夜还在河边捞鱼。有时候几个小伙伴,有时候很晚了只一个人,也不觉得害怕。有太多有趣的、快乐的、幸福的、难忘的捞鱼抓鳝的故事。

说一件。79年寒***,带女朋友一起回家,也是征求父母意见。我吹家乡是鱼米之乡,到处是鱼,她不大相信。第三天早上,老爸说让她见识一下真正的“鲤鱼跳龙门”。老爸划船到河对面,把船横跨在一条溪流出口处,让我们坐在船头,自己去取鱼篓了。还没有坐稳,就有鱼跳进船舱,有扁鱼、草鱼、鲢鱼、鲤鱼等,不到一小时,近四十斤。她那个兴奋啊!也是,人生第一次见嘛。

童年青少年的时光,尽管比较穷,但吃的原生态食品,无忧无虑(没有奢望,知足),美好快乐。

鱼叉齿越多越好么-鱼叉齿越多越好么还是越少

60、70年代鱼有的是,是真是***?作为一个老人,我用真实事例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
我的老家在黔北的一个古镇上。古镇旁有条河,是赤水河的支流。古镇上的人,大多依水而生。

因为古镇地处低海拨河谷地区,从春末直至秋初,气候都非常炎热。镇上的孩子们,不读书时,便常常光着***泡在河水中

河水清澈时,河中一群又一群鱼,历历可数。更有一些小鱼,用嘴巴啄着我们的肉身,痒痒的。镇上的妇女,也喜欢把裤腿捥高高的,站在水中的石头上,洗菜洗衣服,同时让小鱼任意啄着自已雪白的腿。河边的石头,浸入水中,上面会贴着“石包鱼”。石包鱼长不过两寸。白白、扁扁、宽宽的肚皮紧贴在石面上,一对鼓鼓的眼睛长在头顶望人,感觉很滑稽。我们用双手抱着石头底部,然后往上抹,便会抓到它们。偶尔,我们会带上一只回家,养在大碗里。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它吃什么食物,于是只好眼睁睁看着它翻出白肚皮死翘翘。

每逢夏天,河水经常上涨。涨水时,我们用洗菜的竹撮箕在河边草丛里撮鱼,会抓到不少小鱼。但是我们只是抓着好玩,通常都会把它们放回水里

涨大水时,河水泥沙含量很高,河水非常浑浊,于是有人会拿着长柄大网兜在河中间的大石头上顺着石面刮鱼,运气好时,会刮到十多斤、二、三十斤的大鱼。大鱼会被人破开,砍成一寸见方的肉块,用 芭蕉叶在竹篮里隔成几隔,在街上出售。

鱼叉齿越多越好么-鱼叉齿越多越好么还是越少

镇上的人忙于生计,极少有人钓鱼,也极少人吃鱼。我读小学时,自已用针做成鱼钩,拴在麻绳上,用一根竹杆钓鱼。遇到水清澈见底,,只见一群群鱼在水里游动,却不上钩。只有在涨水时,水浑浊了才瞎猫碰上死耗子,钓到一只黄腊丁。家里的人不喜欢我去钓鱼。镇上的人流传着一句话:“打鱼摸虾,饿***”。认为打鱼人家是没有出息的。记得三年困难时期,离我家五里地的赤水河边有个渡口,渡口一个船工,见到河上漂着一大块黑黑的东西,便划船去看,是一只大鱼的脊背。他用豪杆(撑船的竹杆,头上有铁头铁钩)敲了一下,鱼没动。于是便用船头的锚索拴住鱼背上的大骨刺,把船向岸边划去。没走多远,鱼突然大动,差点把他连船带人掀进水里。好在他有本事,慢慢地连船带鱼带进一个浅水湾。

那条鱼有上百斤。困难时期肉食最值钱。10元钱一斤鱼肉,他卖了上千元,在那时,这可是一笔巨额财富,让人羡慕。谁知没过多久,这人摆弄***时,不小心把一只眼睛炸瞎了,那卖鱼的钱全送进了医院,安了一只***眼珠。有人说,他触犯了鱼王,遭了报应。

鱼叉齿越多越好么-鱼叉齿越多越好么还是越少

河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鱼,还有烏龟王八。在我们时常洗菜、洗衣服的河滩对岸,一块大石头上就常常有乌龟晒太阳。虽然很多人看见它,却没有一个人去打扰它。

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是在河边“搬螃蟹”,捉螃蟹为什么叫“搬”?因为河边的螃蟹常藏在石头底下,搬开石头便会看到一、两只螃蟹张着它那对大夹子自卫着。

螃蟹多的地方还是山溪里。有的地方搬几块石头就能见到它们的身影。最有意思的是“钓”螃蟹。山溪水边的岸壁上,常常有一些螃蟹洞。我们扯来斗斗草,把一头伸进洞里,如果有螃蟹夹住了草,我们就把它拖出来。但是家里的大人不准我们去山溪搬螃蟹,说那里蛇多。螃蟹洞里也可能会窜出一条老蛇来。

我的家乡山青水秀,山高水高。稻田大多是冬水田,又叫冷水田,田里一年四季都淹有水,这为稻田里的水生物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间。读中学时,每年的春种秋收,学校都要放农忙***。多则二十天,少也要十天。这时,学校便让老师同学都下乡帮农民干活。在田里,那些小鱼、黄鳝常在我们脚边飙来飙去,有时一钗手,就会抓住一条大黄鳝。有一次,我们在一块大田里插秧,一条很大的乌鱼(我们叫它乌棒鱼,因它身上长着黑灰色斑块,体形长圆)在水里飞快地游动着。这让田里的所有人都兴奋异常。大家都丢下活,抓鱼去了。可是那鱼游得极快,身上又滑,偶尔被人抓出水面,也很快就逃走了。最后,它钻进了田边一个岩洞,这才让我们的欢声笑语得以结束。

鱼叉齿越多越好么-鱼叉齿越多越好么还是越少

我的二姐嫁到乡下。她的三儿子是个捉鱼能手。我每次到二姐那里,侄儿就会下田去抓鱼。他右手拿一支约两米长的“刷鱼杆”,左手提着竹编鱼罩。只见他把刷鱼杆的大头夹在右手胳肢窝里,竹尖上绑着的竹片在水面上划拉着。田里的鱼被惊,就会快速游动。侄子看见,飞快地把左手鱼罩抛出去,然后双手在鱼罩里一摸,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就在他的手里了。

赤水河及其支流,有很多珍稀鱼种。前不久我的侄儿们在微信中提及两种鱼,一叫岩鲤,一叫青驳,据说都属于保护性鱼类。曾经有段时间,一些不良之人药鱼、炸鱼、电鱼,让大、小河里的鱼类种群急速下降。近二十年来,各级***重视生态保护,河里的鱼增长很快。近两年,家乡的朋友都发微信视频,让我看大群大群的鲤鱼在赤水大桥下环游,让人格外欣喜。

鱼叉齿越多越好么-鱼叉齿越多越好么还是越少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olidayhousescb.com/post/285.html发布于 04-28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