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大决战***赢话费-***大决战赢话费版
历史上有什么统帅,接受将领的建议,打了胜仗的战役?
接受将领建议而打胜仗,***身上有太多这种成功的例子。
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,***集结12万兵力,进攻华东苏皖解放区。老蒋的目的是消灭华中野战军,或逼迫他们转进山东,然后在山东和***决战。
当时华中野战军主力不过18个团3.3万兵力,而且武器装备也远远不如国军。***考虑敌我力量悬殊,就建议华中分局早做打算,争取到南线配合山野、中野作战。
从***的电报内容来看,我军对于将领赋予了更多的自***,一切以战场态势如何对我方有利为基本原则,中央把握的更多是战略决策层面。
粟裕接到电报和部分同志商议后,向中央建议先在内线打几仗,稳住苏中根据地后,再西进津蒲线作战。
粟裕提出这样的建议,是基于三方面考虑。首先苏中根据地经营多年,群众基础很好,而且很多战士都是本地人,一旦失守不利因素很多。
其次,苏中是富裕地区,而且是粮食产量也很大,对我军的后勤保障至关重要,如果沦为敌手,势必为敌所用,此消彼长对我军更为不利。
另外,苏中根据地良好的基础,有利于我军打持久战,如果***用集中优势兵力运动歼敌,完全可以化劣势为优势。
***接到电报后,在和中野、山野商量后,觉得不影响大的战略,就***纳了粟裕的建议,并对于苏中作战的策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。
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,粟裕充分发挥其高超的指挥艺术,仅一个多月时间就七战七捷的战绩。
不仅实现了保住苏中根据地的战略目的,还一举歼敌近6万人,掌握了苏中战场的主动权。
当然这不是个案,我军这样的例子还很多。比如淮海战役时,中央原***是让华野在围歼黄百韬兵团,再争取围歼援敌邱清泉、李弥兵团。
华野当时抽不出那么多兵力,***就电令中野在阻援黄维兵团的同时,分兵协助华野阻击李延年、刘汝明兵团。
而中野在挺进大别山后,重武器和兵员缩减很严重,刘邓考虑到实际困难,认为如果分兵,可能任何一方任务都很难完成。
于是就给中央建议:抽部分兵力牵制李延年、刘汝明兵团,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黄维兵团主力,然后再协助华野对付李延年兵团。
此时陈粟就对目前的困难,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***接到电报,综合评估后,***纳了华野和中野的建议。
反观国军,所有将领只管唯老蒋是从,而老蒋又自比孙武,一贯独断专行。僵化教条的战略战术,导致一个“小淮海”战役,打成了“大淮海”。
从双方统帅的格局和眼界对比,高下立判,所以最终***兵败如山倒,一点不奇怪。
有不同观点,欢迎留言区分享,了解更多历史,请关注花木童说史!
粟裕将军三次斗胆直陈,中央***和***民主决策,这是华东野战军成长过程中最令人称道的佳话。
第一次斗胆直陈——内线作战试试看?
1946年6月,******派集中了81%的正规军总共193个整编旅,妄图两三个月解决***。此时的党中央还对和平建国有一定的期待,认为“ 大打后 , 估计 6 个月内外时间 ,如我军大胜 , 必可 议和 ; 如胜负相 当, 亦可能议和 ; 如蒋军大胜 , 则不能议和 。 ” 根据这个分析 , 确定了 “ 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 , 争取和平前途 ” 的解 放战争初期 战略方针:蒋介石着重向北 , 我军反其道而行之着重向南, 以外线 出击的胜利迫蒋议和。
想要把蒋介石逼回谈判桌,在苏中来说,就是要求粟裕谭震林带领华野主力15个团离开苏中,与山东部队配合攻击津浦线。粟裕得知这一命令,诚恳地回电“ 苏中是老根据地 , 地形复杂 , 物产丰富 , 群众基础好 , 并且有苏皖、 鲁南 、 豫皖 、 中原各个根据地策应 , 各方面条件都很好 , 现正面临蒋介石的 1 5 个旅 围攻 , 我们留在苏中作战歼敌更为有利 。 ”
就这样,粟裕华中野战军以“在苏中打一仗再转移”的要求,激起了山东野战军的不满。然而中央则是充分征求意见了解事情后答复“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移”。就这样,从7月13日到8月31日华中野战军3万多人再苏中七战七捷,歼灭敌人5.3万人。提及“斗胆直陈”一言的,则是8月5日的一封电报,粟裕要求调山野的五旅到苏中参战,山野不同意,中央电令“ 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 , 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” 。山野的支持和五旅的到来,对七战七捷有很好的保障。
第二次斗胆直陈——华野西兵团步子应该更大些。
1947年,国军从全面进攻转入了重点进攻,而我军的战略则是发动战略反攻,派出刘邓大局千里挺进大别山,又派出陈赓第四纵队 、 谢 富治与秦基伟 的九纵 、 孔从洲 的三十八军等组成一个集团,到河南西部作战。对于华野来说,则是陈唐叶陶五个纵队到鲁西南与配合作战,从相反方向牵制国军,配合刘邓大军。
这一次,粟裕又一次以个人名义建议中央,要求华野西兵团相机把作 战区域扩 大到陇海路 以南 , 破袭津浦线 , 威胁徐州城 。 ***收到电报,考虑了整整6天,最终接受了这一意见。
9月初,进入鲁西南的粟裕,指挥华野西兵团用三天***就全歼了***军整编第五十七师9500 多人 , 俘虏 中将师长段茂霖和少将旅长罗觉元, 缴获大量枪炮弹药等军用物资。沙土集战役,一战扭转了华东野战军自南麻临朐战役以来的失败,实现了中原战场的大转折。第三次斗胆直陈——华野不过江,能与国军逐鹿中原。
1848年年初,中央做出了组建东南野战军的决定,而粟裕则是安排到年中带3各纵队渡过江南作战。粟裕则表示“我军在中原战场上已集中十几个能打硬仗的纵队 , 并且有华东、 华北和中原解放区为依托 , 具备了打大歼灭战的条件, 关键在于集中更大兵力 。 只要我们能打两三 个大歼灭 战, 中原局势很快就会改观。”
当中央要求详细回复时,粟裕再1月31日再次发出了2000字的长电报。这时,时间已经到了1月30日。即便如此,中央还是没有改编渡江战略的意思。这年四月粟裕再次斗胆直陈,要求在中原和黄淮地区打大型歼灭战,此时中央已经迁移到了河北阜平。4月29日,粟裕当面向中央汇报,中央召开第一次书记处扩大会议,五大书记全部参与,到5月5日,中央最终决定华野三个纵队不过江,并且把陈毅调入中野,粟裕全面主持华野和华东军区工作。
就是说,1948年到1月到5月,华野基本上没有大的行动,一方面是忙于新式整军运动,一方面则是与中央战略有分歧。这几个月到修整和讨论是有价值的。到这一年到6月,豫东战役歼敌十万,开创了一次攻克省城到记录,同时襄樊战役和兖州战役胜利,中原局势开始扭转。等到济南战役结束,中央再次***纳粟裕建议,发动了淮海战役,歼灭敌人55万,自此长江以北再无战事。
粟裕三次斗胆直陈,和中央的三次从善如流路,我们能看到粟裕将军高度到党性原则和战略战术上到独到见解,还能看到中央发扬军事民主,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顶层设计。不管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,***都全面理顺,最后到胜利就是水到渠成了。新中国伟大统帅***同意开国大将粟裕的主张,终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。
1948年,我军与***军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,粟裕建议***和中央***,在长江以北进行大决战。***不同意。***和中央***的决策是:华东野战军南进,渡过长江,以中原解放区为中心,进一步将战争引向国统区。
收到中央***的电报以后,粟裕提出:华野继续留在中原黄淮地区,与刘邓、陈谢两支大军配合,集中兵力,打大规模的歼灭战。
***的回电是:决策不变,抓紧率部渡江南进,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。
粟裕再次致电中央***,提出在长江以北作战的有利因素。
***回电说,南进的战略方针不变。
1948年4月18日,粟裕第三次将自己的建议上报******和中央***。
***搞不清楚,粟裕为什么是坚持在长江以北作战。1948年5月,粟裕被招到了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中央驻地,***当面听取粟裕的汇报。
粟裕认为,三个纵队下江南是分兵,到了江南缺乏后勤供应,肯定会造成减员。无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。我军经过济南战役以后,已经有了打大型歼灭战的经验。淮海地区,我军力量与敌军力量相当,我军的战斗力明显高于敌军。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已经具备。
粟裕说服了***,***同意粟裕在江北打一次大型战役。
后来因为淮海战役有二野参战。粟裕提出三野归陈军长、邓政委统一指挥。***也同意了。淮海战役总前委由,***、刘伯承、陈毅、粟裕、谭震林组成。
***是把粟裕看成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的。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:一、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举行的,当然应该由粟裕来通盘考虑。二、粟裕擅长大兵团作战。三、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的时候,已经明确讲过,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,淮海战役指挥,当然还是应该由粟裕负责指挥。确切地说,淮海战役就中国***人集体智慧的结晶。
淮海战役我军以60万兵力,对敌人80万兵力,取得巨大胜利,被写入西点军校教课书。
1961年9月,***接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。蒙哥马利称赞***是高明的军事家,用兵如神,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。***很谦虚,说‘在我的战友中,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,这个人叫粟裕,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,他也是我们湖南人’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olidayhousescb.com/post/5824.html发布于 09-04